成聖成佛

佛法在世間02

24-12-02

大雅講義 網_ http://www.jackwts.tw/

 

佛法在世間

首頁

不離世間覺

 

n1

021_天命(2/3)

(1)天命之謂性乾道變化。各正性命。乃利貞此義已見乾卦。姤九五本乾之行。故其志不舍天命。天命不可見。見時。時令即天命。時之宜。即命之所制姤以陽退讓陰為志。此時令之宜也。故自五月陽日退陰日進。以迄純坤(另可參閱易經證釋16-66-03)皆乾之志。即天之命。命猶時令之令。言順乎時令。以達其天德。而後地得代終。以成其生化之功。

(2)以成物。貞以成己。中庸所謂成己仁也。成物知也。性之德也。合內外之道也。  生必有本始也本始不渝。枝葉自茂。如木之有根。水之有源也

022_天命(3/3)

  如春夏秋冬名也.因而知天時之變.日之動也.其他事物亦皆如是.天時不得无變.即由日月星辰不能无動.在變中.體會得之.而後有其名.名出則人皆知之.而以命之.則凡習易者皆知之.是亦垂象示義之旨.象于.示義繫辭.則有名可名.有用可指.而命字又含有天命之意.天所命者.易從而名之.如乾坤天地也.天命之為天地.易名之為乾坤.如冬寒夏暑.日明夜暗.皆天命之.而人名之.天命之非果有所命令也.不過自然如是.自然如是.故謂之天命.蓋非人所為.物所使.則必有為之使之者.歸諸天.不曰名而曰命.言已定也.夙定者.不能移易之.易亦不能更改之.此則命之義也.

   地球自轉時速達到1670公里

  地球公轉軌道線速度(平均)為:29.8公里/秒=107,280公里/小時。

023_論語學而篇:父在觀其志觀:心觀,效法. :父父沒觀其行.(其:自己;三年(永遠,再三告訴)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

024_求了道,但離開了生活,就枉然,所以一貫道,一再強調信行證。你要實地去做工夫,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道無形無,一定要藉著你的悟力、智慧去悟去行證,所以聽經典『一定要落入證悟』,而不在解悟.

025_言語、飲食

n       人之養也.不必先高深.而在日用之細.不必先求美好.而在尋常之中.故必慎言.節飲食.以循乎養生之道.養生務求其簡.慎言語.无非養氣.以養德.節飲食.无非養生.亦以好生.物我相成.則皆得其養.出納相應.則皆遂其.則養德者養其性.生物者生其心.人物同成.人共順.

n       言語關乎養氣.亦德業之本原.飲食關乎養生.亦性命之樞紐.古人.必先斯二者.孟子曰我知言.善養吾浩然之氣.與中庸至誠无息之道.莫不關乎言語之養.為其氣息出納.能通天地.達神明.閑邪存誠.

閑邪存誠防止邪念滋生,以保存誠實之心。語本易經.乾卦.九二:「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,閑邪存其誠。」

026_道之體用_中庸

就是皇母天命之謂性,皇母的命在我這裡,一定要求道,才有天命之謂性.跟沒求道的人講天命之謂性他是不懂的.即使能夠解釋得出來沒有內涵。

你要進入中庸,要先求道.求了道,才有中(天命之性),把中發露出來就是庸. (累世修來的,才有機緣求道.)

027_雲賦

  有物此,居則周靜致下,動則綦高以圓者中規,方者中矩,大參天地,德厚堯禹,精微乎毫毛,而充盈乎大㝢。忽兮其極之遠也,攭兮其相逐而反也,卬卬兮天下之咸也。德厚而不捐,五采備而成文,往來惛憊,通於大神,出入甚極,莫知其門。天下失之則滅,之則存。弟子,之願陳君子設辭,請測意之 [(ㄌ一ˋ)]

028_無心無境

心境相對時(以心看這件事時),若內不起心(我不會被左右,我很超越、很超然),外不生境,心境一如即得正見,於一切時中常起正見,即是見性。

◇壇經:時有風吹動,一僧曰「風動」,一僧曰「旛動」,議論不已。惠能進曰:「不是風動,不是動,仁者心動。」這句話的殊勝點在哪裡呢?在_

029__道,中庸

Ø求了道後,希望大家一定要充實,多參班多體證,讓這個道在你身上發生作用,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,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改變你的脾氣毛病。你沒有展現,道沒有作用,就是虛理,有沒有道都一樣。所以天地人三才,以人為貴.

030_先修後得

n     「十法界」在哪裡?在宇宙世間,也在我們的心裡。每個人都有一個真如佛性,只是被無明煩惱覆蓋,讓智慧的光明顯現不出來。學佛修行,便是要開採心中的佛性寶藏,願意直下承擔「我是佛」。

n     請大家不要執著將來離開人間後,我們定在哪裡?全部隨緣,因法界通化,不要有高下,修道不是為成佛而修,是為恢復本來面目。好好修一定有很好的歸宿。

n     次日,祖潛至碓坊,見能腰石舂米,語曰:「求道之人,為法忘軀,當如是乎?」乃問曰:「米熟也未?」惠能曰:「米熟久矣猶欠篩在。」

031_塵理穴

(1)六根本來是給我們做功德的,生生不息,提昇自性.

(2)理穴_求道的殊勝,明師一指,點活這個所在(理穴),求道就是將佛性、自性顯現出來,將佛性、自性、內在上帝活起來,讓這個地方發光起來.

Ø 老子曰:「絕學無憂」.這個「學」是擾亂自性的學,是讓自性不會發光的學.所以我們今天要了解,理穴是借外相(如花生仁)中的生機,當花生仁中的生機發芽後,此花生仁已找不到了,這個「土豆仁」的目的是在維護生機。

032_損益,養心廣學

(1)易教在明天道.以示人道.故君子鑒.以見善則.有過則改.此人道也.在損象辭曰.君子以懲忿窒.而此則以改過遷善為言.可見損益二卦之人道.均重在修己立德也.惟損專主于戒省.係本損之時.必自克己復禮始.則專主于進益.此本益之時用.宜以進德修業先.一則內省.求孚損之道.一則自(ㄒㄩˋ).求孚益之道.約言之.皆修也.而損偏內行.益偏外功.正與老氏之.道日損.為學日益相合.為道志于恬退.故損己之忿.以養其心.為學志精進.故明辨善惡.以廣其學.此卽損益人道之別也. 故損之忿窒.與益之改過遷善.无非防閑其情.就正.性无不善.不失其性.卽止至善.中庸所謂中也.

(2) 自戒滿之招損.見善速遷.旣明于謙之受益.則有過速改.

(3)損之懲忿窒.自能孚益之遷善改過.省察其身.勉勵其行.則損益之人道備矣.行止有異.時之所為.聖人不以行止異其道.時自損.則克己復禮.益時自.則進德修業.道无二也.學者不可有所泥耳.

033_擇乎中庸

子曰:「回之為人也,擇乎中庸,得善,則拳拳服膺而失之矣。

孔子很明確的告訴大家,你要歸根復命,要回理天,一定要求道,得第一寶、第三寶、第二寶;三寶不得,回不了家.

034_眾生,應化身

應化既屬法身的變現,應化已落於相跡,已非真體;非真體所說的法,就非真空無相之真道,故言『應化非真』,是最上極的究竟法。】 (經典可開我們很高的智慧.)

˙        21分:眾生眾生者,如來說非眾生,是名眾生.) 眾生,應化身,各位好好修,回去歸根.

※落於相跡_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各為前賢,今天我們有這個身不要哀嘆,我們是法身應現、應化出來的,來做什麼?千萬不要忘記。但很多來了却忘記要做什麼了.所以我們要肯定道,不要對道若即若離,要好好珍惜道,不可來人間遊戲一場,辜負了天恩師德.

035_物蔽

˙   一代一代的傳承,一次又一次的學習,只有這樣,才有可能消除累劫帶來的因果、業力。求道後,盡力來參班、開法會,其目的就是要明,讓我們自性光明。(自明,自性自度)

036_非道弘人

(a) 來人間主要的目的,是解決生與死的問題,生與死不解決,什麼都沒有用.因為你「功名蓋世,無非大夢一場;富貴驚人,難免無常二字。」無常一到萬事休,現在唯有可以解決生死問題的是求一貫道_明師一指.

037_大智慧

院長大人: 困窮與患難,正是上天磨煉個人品格的最高學府,此學府非盡人皆能入。幸遇者,乃上天厚我之甚也。若於此(這個機會),求得精益與自性受用者,乃辜負天恩。

038_東流之水

孔子觀於東流之水。子貢問於孔子曰:“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,是何?”孔子曰:“夫水,遍與諸生而無為也,似德。其流也下,裾拘必循其理,似義。其洸洸乎不盡,似道。以出以入,以就鮮,似善化。  [裾拘(ㄐㄩ  ㄍㄡ)(ㄍㄨˇ)]

039_人類之道德原則

Ø道本自有,德由自發,何須再求師問道而納諸於外?然因自道已,自德已失,在原則上此道德雖屬自家物,然此自家物,在實際之今日,早就失之已久而直等於無了。故人類三千年來之求師問道,實際就是失而復得之意味。換言之;所求之「道」和所修之「德」,仍是失去之自家物,只不過求師再指出它所在地,和重新指明它的寶貴性,使之重新自尊自貴起來就是了。

040_金線_龍天表

(01)欽加保恩:張光璧(張天然).(36年以前)   {三六日西墜(師尊,四川成都)}

(02)欽加頂恩:孫慧明(孫素貞).(民國36年以後)   {六四月無光(師母,台中雙十路)}

是靈籍的調換、變換,地府抽丁,天榜掛號. 「一指玄關竅,閻王嚇一跳」.

※ 天真收圓掛聖號: 師尊師母負責圓滿的完成彌勒祖師救苦任務,讓眾生都能求道,天榜掛號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