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章句講義
傳三章(二) |
|
大雅講義 網址 http://www.jackwts.tw/ |
石朝忠點傳師 主講_ 第5集(本講義小字體謹供參考) (第五堂課之二) n1.2
大 道 普 傳 |
佛 光 普 照 |
|||||
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|
壹.
前言_
課文_ 2.
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; (1) 有斐君子_內聖外王,有道、有德的修道君子. 斐:內外精緻,修持很高超. ˙ 內外要修的很好,你一定先要求道. ˙ 世路多歧,人海遼闊,世間路要走哪一條呢?走道中這條路.來聽道理、來聽經典,是最上上之選.來道中聽課,就有機會拂塵,就能讓自性逐漸光明,若自性光明,自然法喜充滿.所以,講師很鄭重的告訴我們,能來經典班聽課,要抱著是一種很享受的心態,而不是來受苦或無奈.說實話,我們的心性染著太多太多,借著法會開班,好好拂塵. (2) 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(註1) ˙ 如切如磋_ 定好心性的雛形(_雛形是天賦的).如:將方形切成圓形,其它的不要,也就是去其本無.圓形的邊粗糙,有毛邊,再將毛邊磋整齊,是平面的.如同我們剪完指甲,指甲還有不整齊的邊,再磋平,使其圓滑. ˙ 如琢如磨:再將圓形,用鑿子鑿成有五官的形狀,是立體的.
˙ 如切如磋_師父領進門(:求道);如琢如磨_修行看自己(:修道). ˙ 你們都切磋過了(:求過道了),要彼此琢磨、琢磨(:修道、行道).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.不該講的時後不要講,沉默是金.別人不是用你講的話來肯定你,是看你的面相、你的一舉一動.. ˙ 子曰:朝聞道夕死可矣.(死:超生了死)
夕不死呢?繼續修道. 3.
瑟兮僩兮,赫兮喧兮;有斐君子,終不可諠兮。_
求道後要瑟兮僩兮. 瑟:很冷.如:北風瑟瑟. (1) 瑟兮僩兮(_內聖):謹慎小心(_瑟兮),不要犯過錯,對道的意志不動搖(_僩兮).因為知止而后有定,我們一生一世要止於道.世路多歧,人海茫茫,走「道」的這條路,是絕對正確的.我們靈性的糧食很缺乏,希望多參班來滋潤我們的心性. [另註:另可參閱_18道德經講義18-26-20;首頁
] (2) 赫兮喧兮(_外王):形象完美無缺,足以感化他人,讓人肅然起敬. ˙ 宗教對人生有解脫生死的責任,人有生死才有宗教的存在. 能解脫生死的,只有一貫道的明師一指,因為現在是天恩授記.因為天恩授記才能地府除名,天榜掛號. ˙ 你是白陽修道士,你是佛,你代表老 (3) 終不可諠:千萬不可忘掉.
諠:忘掉. ˙ 我們今求了道(:如切如磋),就要修道(:如琢如磨),所以你們都切磋過了,要彼此琢磨、琢磨.我們的眼神要菉竹猗猗. 4.
如切如磋者,道學也;如琢如磨者,自修也. (1) 如切如磋者,道學也:如切如磋者,你已有道的雛形 ˙ 切磋:求道. 琢磨:修道. 有雛形後,要琢磨、琢磨(:修道、行道),才能成道. 5.
瑟兮僩兮者,恂慄也;赫兮喧兮者,威儀也.. (1) 瑟兮僩兮者(_內聖),恂慄也。
恂慄:(冷得發抖).戰戰兢兢不能有缺失. (2) 赫兮喧兮者(_外王),威儀也。 威儀:呈現在外表上的儀容.威嚴的儀容. 6.
有斐君子,終不可諠兮者,道盛德至善,民之不能忘也。. (1) 有斐君子,終不可諠兮_你修道修得很好,誠於中形於外,千萬不可以忘掉,修道要修內聖和外王.你的心性要謹慎小心,說話、做事、行為都要規規矩矩.所以修道成佛,沒有那麼容易的. 諠兮:忘掉. (2) 道盛德至善,民之不能忘也. ˙ 修至什麼程度?你要修至道盛德至善. 道是內心,人人有. 德是行為,沒有人人有. ˙ 大學在講德(:道之用),你要行功培德. 中庸在講道之體.(如:天命之謂性) ˙ 釋明明德,皆自明也.我們要一步一腳印做出來,靠自己來光明自性,否則聽再多的課都是沒用的. 傳二章云:無所不用其極.你要想盡一切辦法,一直要勉勵、鞭策自己,脫胎換骨. 7.
要求道、要修道,要內聖、要外王,要謹慎小心,不要說錯話、做錯事.我們代表老 四、
詩云:「於戲(ㄨ ㄏㄨ)!前王不忘。」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,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,此以沒世不忘也。 1.
「於戲!前王不忘。」_ (1) 於戲:贊嘆的聲音. ˙ 傳二章: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.事實上,我們來到世間,只是講我們這一生的年齡有多大,其實我們的年齡,比天地還要久,知道嗎?天地有滅,我們沒有滅.所以周雖舊邦,我們雖然已很老、很舊,但是你有在道中修道,則其命維新,故修道是最好的一條路. (2) 前王不忘_ 師尊歸空後,其子孫尚在大陸,生活很清苦.我們幾乎已遺忘師尊的後代,有人關懷嗎? ˙ 師尊:普渡,辦道在國內(大陸).36年中秋節,歸空四川成都. 表文:欽加保恩
張光璧. ˙ 師母:收圓,辦國外. 沒有師母,我們無法求道. 表文:欽加頂恩 孫慧明. ˙ 我們36年以後求道的,不用接金線. 沒有師尊在大陸普渡,就沒有師母在國外收圓.師尊(日)、師母(月),合其明. 2.
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,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_ (1)
賢其賢_尊敬師尊師母,他們為道流血流汗,一貫道未在內政部登記合法前的路是蓽路藍縷. 我們求道辦道為何不輕易給人看,因為我們求道有護法. (關帝居左純陽右 二十八宿護法壇;雷部風部 虎部龍部
各顯威嚴) ˙ 親其親,林前人至大陸山東尋根,答謝、探望、慰問師尊後代.所以在道場內,對我們有恩的,我們也要尋根.道不分你我,我們要見道成道,將來大家一起回去. (2) 小人:沒真修實煉的人,看到道場也很高興、歡喜. 3.
此以沒世不忘也。_ 各位,今天我們要切實真修實煉,求了道一定要修道.不可諠兮,不要忘掉. ˙ 講經典皆要把章首記好,這章釋止於至善,即先定位好.「緡蠻黃鳥,止于丘隅。」子曰:「於止,知其所止,可以人而不如鳥乎?」為什不會來求道呢? (57分鐘) |
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|
||||
參考: |
|
註1: |
˙
重朋友者。首在講習。講習者。學行之事。修養之方。講則知其道。習則熟其行。詩曰朋友。切切偲偲。又曰如切如磋。如琢如磨。皆講習也。不講則不通。不習則不熟。故講而通之為講。練而達之為習。故于人道。首重講習。而以偶合之誼。連繫之情。則非師弟之教學。而為朋友之講習。同修之切磋。同門之論辨。同道之琢磨。同類之討究。以盡其問學之道。審于知行之方。而賢者教不賢。知者授不知。則行日進。業日精。思日湛。識日博。皆朋友講習之益也。以其所善。正人之惡。則德日大。道日明。性日純。識日正。。16-5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