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章句講義
經一章(一) |
|
大雅講義 網址 http://www.jackwts.tw/ |
石朝忠點傳師 主講_ 第1集(本講義小字體謹供參考) (第一堂課之一) n1.3
大 道 普 傳 |
佛 光 普 照 |
|||||||||
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|
壹.
前言_
貳.
大學:(0:45:17) 一、
來源_ 1.
孔子之言(孔子說的),曾子之著,程子之定,朱子之註. 2.
內容:分經一、傳十,共十一章.經是孔子說的;傳是曾子寫的. 3.
大學是禮記中,小戴記的第四十二篇.中庸是是禮記中,小戴記的第三十一篇.大學、中庸是來自禮記. 4.
中庸言道之體_道;大學言道之用_德. 中庸言道,大學言德. 5.
禮記是討論中國禮儀的制度、原理與方法的一部聖典.由孔子和他的學生所紀錄下來,有214篇.後來由戴德刪改為85篇,叫大戴記.再由戴聖改為49篇,叫小戴記.現存的都是小戴記. 6.
儒家影響後世的、影響中華文化的是四書五經.儒家留下的瑰寶是四書五經. (1)
四書:大學、中庸、論語、孟子. 五經:詩、書、易、禮、春秋. (2)
中華文化罪人:秦始皇,50歲死,樂被毀.李斯,焚書、坑儒. 亡秦者胡也.(胡是指二兒子胡亥). (大兒子扶蘇),二兒子胡亥登基. (秦始皇故事簡介,請參閱18道德經講義18-45-39之註4_ 首頁 ) 7.
四書:大學_人人都要讀的初學入德之門.
中庸_儒家心法之鑰,所以中庸是講心法—— 誠,不誠無物.至誠之道,可以前知. 論語_綱常倫理之基.有20篇,四百多章.孔子死後,弟子們守墓討論所著.孔子是春秋時代. 孟子_辯證論道之路.孟子是戰國時代.口才很好. ˙ 中國出2個天才,莊子(_用寓言表達)、孟子.
二、
敘述_ (1:13:17). 1.
大學的大,不是形相的大,是心性的大. 2.
人_萬劫千生得個人,須知前世種來因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. —— 人身難得,我們是乘愿降世來做人. _借假修真。 3.
人之生_ 二五之精,無極之真,妙混而凝,天寓乎人,人寓乎天. (註3) (二:父母. 五:五常之德_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.) ˙ 二五之精:父母的做人之五常之德的好壞及父母的智慧、修持、道德、體型,這些是遺傳的基因. 所以若有心認養別人孩子,要注意他的父母之遺傳基因—— 二五之精. ˙ 無極之真:天命之性. o
肉身(二五之精)+天命之性(無極之真)= 人(妙混而凝,有先天、後天結合而成)(妙混:巧妙混合)(凝:凝結成人身) ˙ 天寓乎人,人寓乎天:肉身有靈性,靈性借肉身,因此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. ˙ 結婚是一個很重課題,基因很重要.38歲以上的婦女,生的孩子,可能有38%智能不足. ˙ 皇天無親,惟德是輔. 夫妻都修得很好,上天送給你的後代也會很好,都喜歡生在有道的家庭,誰也不願意投錯胎,所以道德的修持是傳家之寶,而不是財產.凡所有相皆是虛妄. 4.
大_ 人不離一(:自性),人不離自性才大,人要與自性緊密在一起.古德云:人得一為大。今天我們修道,自性復活,大家都是天命之謂性(:中庸講的儒家心法).求道是自性復活,雖然自性是天賦的,但沒有求道就沒有活起來,沒有活起來也就不能發揮作用.不知體,如何用. 5.
六祖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!何期自性本不生滅!何期自性本自具足!何期自性本無動搖!何期自性能生萬法!」 每個人都有天賦自性,以上六祖所說的,你有想像的到嗎? ˙ 何期:你無法想像得出,太奇妙、太珍貴、太殊勝. 「諸佛妙理,非關文字.」 ˙ 何期自性……,這個自性就是佛,你懂嗎?自性能生萬法,天下最珍貴是自性.天、地、人三才,人最厲害,因為人有自性. 6.
萬法都要歸一_ 心性歸一 ˙ 佛教,先修(:明心)後得(:見性),修到明心,才能見性.我們是一貫道,吾道一以貫之,先得一,然後貫在你的六根、你的內心.五教全部不離心性,最後歸一.我們人認真修煉,不要離開自性就大(參閱前面4.),故世間最大是自性.自性是先天地生,是不滅的. ˙ 在新加坡時,有前賢問講師:請問師父,人的靈性有多少?講師回答:無限多的有限個(有限個:不增不減).前賢又問:分布在哪裡?講師回答:視你如何做人. 因為十法界,是法界通化,你如何做人,你的歸宿就在那裡。(註4) 參.
課文_ 一、 大學之道. 1.
大:自性、道、天、地、聖佛. 這些都是世間最大的,我們要去學,所以我們要學自性、道、天、地、聖佛. 2.
學:那個大你要去學.不斷地研究、探討、追根、究底,非達目的不罷休,大學就是學大,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.是初學入德之門,大家皆要學. (可另參閱08傳習錄08-19附錄-大學問;首頁
) . |
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|
||||||||
(101分鐘)
參考: |
|
註1: |
(1) 程顥(ㄏㄠˋ),字伯淳,世稱 (2) 程頤(1033年-1107年),字正叔,北宋洛陽伊川(今屬河南省)人,世稱伊川先生,北宋理學家,教育家。與其胞兄程顥共創「洛學」,人稱「二程」,為理學奠定了基礎。 (3) 子程子曰:_ 第一個「子」是老師、先生的意思;「程子」即二程。係“朱熹”的老師,“朱熹”尊其師故稱「程子」.第二個「子」字即是對有學問、有道德的一個敬詞. (資料:四書心得;靝巨書局) (4) 程頤著有程子一書,因此,在文學上程子當指程頤沒錯!再加上閩派代表人物-朱熹,師承程頤,應該更能確定程子指的是程頤。 (網路資料) |
◎龜山繼承:楊時(1053年-1135年),字中立,號龜 |
|
註2: |
另可參閱14金剛經講義 |
註3: |
理數合解_ [ 可參閱_24成聖成佛24-13-01之叁、【大學解】大學之道;首頁
] 周子曰(周敦頤〈太極圖說〉),無極之真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,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此性之所自來,人之所由生也。二五之精生有形之身,無極之真妙合其間,作無形之性三五相合,有無渾一,天寓乎人,人寓乎天。人中之所寓者,雖天之一點,而至理無分,至神能通,實天理之全體也。天理者萬物統體之性,人性者物物各具之天也。此性寓於一身之中謂之隱,超乎有形之外謂之費。費則放之彌綸六合,隱則卷之退藏於密。彌六合則其大無外,藏於密則其小無內,此大學之道已得於未生之先矣。 |
註4: |
另可參閱13文選13-20十法界_ 首頁
) |
|
「五胡」指匈奴、鮮卑、、氐(ㄉㄧ)、羌、羯;[可參閱13文選13-16之九、(五胡亂華);首頁
] |
200904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