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講義
第九,十章 |
|
大雅講義 網址 http://www.jackwts.tw/ |
石朝忠點傳師 主講 _第11集(本講義小字體謹供參考) n1.1
大 道 普 傳 |
佛 光 普 照 |
||||||
研讀經典 法喜充滿 轉念頓悟 人間天堂 |
第九章 子曰:「天下國家可均也,爵祿可辭也,白刃可蹈也,中庸不可能也!」 一、第九章天下章 1.
天下國家可均_ (1)
可均:可以治理好. 改變一個人就不容易,何況改變天下國家. ˙ 在家庭要改變子女的習性,在學校要改變學生的習性,都不是那麼容易的。我們人有未出生之前的秉性,出生以後的習性.秉性、習性(註1)的交錯,會把整個人扭曲.因而使原性不見了,人之初,性本善,這個本來的性被蒙蔽.所以改變一個人就不容易,何況改變天下國家. (2) 堯舜_ 以德服人,平章百姓,協和萬邦. (3) 管仲_ 春秋時的政治家.協助齊桓公,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. (4) 天下國家可均,「難治能治」. (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) 2.
爵祿:即俸祿. (1) 爵:諸侯、百官的官位等級. (2) 祿:當官的俸祿. (3) 爵祿是榮華高貴的榮耀,求之不得. (4) 爵祿可辭,「難捨能捨」. 孔子脫冕(魯司冦)而去. 3.
白刃可蹈_ (1) 白刃:很鋒利的刀刃. (2) 可蹈:可殺身成仁. (3) 白刃可蹈,「難受能受」. (0:14) ˙
元世祖:忽必烈(成吉斯汗的兒子).成吉斯汗,鐵木真,元太祖,小時候是孤兒.領蒙古大軍攻入歐洲、蘇俄. ˙ 文天祥:讀聖賢書所學何事?孔曰成仁,孟云取義,惟其義盡,所以仁至,爾今爾後,庶幾無愧。 (沒有內心的不安.) 4.
(0:23)孔子很哀嘆說_中庸不可能也:中庸是最「易行而不行」.中庸是最好做的,你為什麼不作呢? (1) 中 _ 天命之性.本體(道體). (古代都是傳中,到了子思再加上「庸」). (2) 庸 _ 率性之道.徳用. (3) 庸 _ 用 _ 用在日常生活中. ˙ 由這一章,各位前賢慈悲,一定要把它推理.經典是一個推理,推得出來,才能了然於心,不要在字面上解釋.很難治的可以治,很難捨的可以捨,很難受的可以受,很難行的我可以行。難的都可以,這麼簡單的為什麼不可以呢?所以「中庸不可能」是孔子很大的哀怨. n
中庸至矣乎,好到極點。舉例如下_ (4) (行由品7.)五祖:「世人生死事大;汝等終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苦海。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」
(5) 唐朝「玄奘」,西域取經,取經回來後要行經,這個經在你身上發生作用才有用,今天晚上大家來聽課沒有用,就跟玄奘取經一樣.取回來,把梵文的經翻譯出來,要實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作用,才是取經的目的.各位前賢今天晚上來聽課作什麼,這不是目的,我有去聽課,你聽懂了嗎?成佛了嗎?還早得很呢!你有沒有充實、體證、展現,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發生作用,這才是目的.否則玄奘只是去探險、旅行而已. (6) (持經功德分第十五)須菩提,在在處處,若有此經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皆應供養. (7) 在在處處_ 由單傳轉入普傳. ˙
釋迦牟尼佛預言_到末法的時候,求道的人很多,由單傳變成普傳,才有在在處處。 若有此經_ 有很多求道的人. (經:徑也。
不是金剛經) ˙
若有此經,若有求道的人,各位我們今天求了道有多偉大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皆應供養.因為你求了道,明師一指,自性活了. ˙
當時是紅陽期,是單傳獨授,那麼在在處處代表什麼意義,原來是由單傳變成普傳,在在處處都有求道的人.所以若有此經,有求道的人,求了道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皆應供養.求了道,自性復活。??
二、
第十章子路章 子路問「強」。子曰:「南方之強與?北方之強與?抑而強與?寬柔以教,不報無道,南方之強也,君子居之。袵(ㄖㄣˋ)金革,死而不厭,北方之強也,而強者居之。故君子和而不流,強哉矯(ㄐㄧㄠˇ)!中立而不倚,強哉矯!國有道,不變塞焉,強哉矯!國無道,至死不變,強哉矯!」
1.
抑而強與 _ 抑:或者是. 而:你的看法或你想學的. □
水平不流,人平不語,不平則鳴. 2.
南方:有禮、很柔. 3.
寬柔以教_ 寬宏大量,柔弱有禮.柔能克剛,被南方同化. 4.
不報無道:無理的舉措,全被包融(容). 5.
君子居之:有道德、有修養的人,全然接受. (1:13:35) 6.
袵金革_ 全副武裝. (1) 袵:名詞_衣襟. 動詞_穿上. 金:軍服. 革:甲冑(ㄓㄡˋ).冑:作戰時所穿戴的鐵帽、護胸. (2) 北方的人,好勇輕生. 6.
死而不厭:至死不怕. (厭:怕) 7.
至南方會和而流_ 會被當地民俗同化. 8.
袵金革,死而不厭,北方之強也,而強者居之_ □
解:至北方傳道,我們都準備的很充足,全副精神要推行道,怎麼苦都不怕,但是道務無法推展. n
我們修道的毅力、骨氣,卽推行道務要點如下
_ (1:24) 9.
和而不流 _ 很和順的相處,不可以同流合污,不要被它所影響. 10.
強哉矯
_ 強中之強.堅守自己的立場. ˙ 講師講述國外開荒之要點_譬如至馬來西亞,(1)了解其歷史及地理環境,歷史是如何脫離英協獨立,地理之西馬、東馬之位置。(2)要了解其習俗_國教是回教,各州的民風. 11.
中立不倚 _ 中立:堅守道體. 不倚:不為利誘,不為勢屈. 12.
國有道 _ 道務宏展,而且受人尊崇. 13. 不變塞(ㄙㄜˋ)焉 _ 塞:初入道場,窮困潦倒(道務推展不開的時候),不變初志(初志:剛進道場的志向、志氣). ˙
[越王勾踐,臥薪嚐膽. (范蠡(ㄌ一ˊ)又稱陶朱公)] ˙
當人有錢有勢時,常常會忘掉我是誰.要能夠懷舊,懷念過去。
˙
俏皮話:修道ㄧ年,道在眼前;修道3年,道在天邊;修道?年,道不見了。所以各位我們修道修初志. 14.
國無道_ 道隱時,道止度時. (1:43) (1)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,萬法都由自性中流出.一離自性,法卽非法,這個時候的經為死語. 講經說法,若沒有從自性流露,你所講的經是死語. (2) 至死不變_道隱時,別人退志,我不退道.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.要拳拳服膺,終身抱持.沒有道時,怎麼辦?自性自度.求了道,道在哪理?道在自性中,走到哪裡,修到哪裡,要真修實煉. (3) 不因道宏而驕矜(驕傲自大),不因橫逆而變志.所以道比我們生命還重要,五祖:「世人生死事大;汝等終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苦海。」」自性迷昧、墮落,則任何福都沒有了 . (112分鐘) |
無凡不養聖 無聖凡不順 聖凡如意 福慧雙修 |
|||||
註1: |
另可參閱18道德經講義18-33-27;【大雅講義 網站】 |
【告子 下】孟子曰:「夫道若大路然,豈難知哉?人病不求耳。子歸而求之,有餘師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