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習錄-答陸原靜書

() 08-06

大雅講義 網_ http://www.jackwts.tw/

(明 王守仁)n1

大 道 普 傳

首頁

佛 光 普 照

讀經典

法喜充滿

轉念頓悟

人間天堂

陸原靜,即陸。陽明弟子,字原靜又字清伯(1505)進士。

1.      來書:「下手功夫,覺此心無時寧靜。妄心固動也,照心(1)亦動也心既恆動,則無刻(ㄓㄢˋ)停也。」

1.1       是有意於求寧靜,是以愈不寧靜耳。心則動也,照心非動也。恆照則恆動恆靜,天地之所以恆久而不已也。照心固照也,心亦照也。「其為物不貳,則其生物不息。」有刻蹔停則息矣。非「至誠無息」之學矣。(2)

2.      來書:「良知亦有起處,云云。」

2.1       此或聽之未審。良知者,心之本體(3),即前所謂恆照者也。心之本體,無起無不起,雖妄念之發而良知未嘗不在。但人不知存,則有時而或放耳。雖昏塞之極,而良知未嘗不明,但人不知察則有時而或蔽耳。雖有時而或放,其體實未嘗不在也,存之而已耳。雖有時而或蔽,其體實未嘗不明也,察之而已耳。若謂良知亦有起處,則是有時而不在也,非其本體之謂矣。

3.      來書:「前日『精』之論,即作聖之功否?」

3.1       「精」之「精」,以理言;「精神」之「精」,以氣言理者氣之條理,氣者理之運用。無條理則不能運用,無運用則亦無以見其所謂條理者矣。精則精,精則明,精則一,精則神精則誠;一則精,一則明,一則神,一則誠,原非有二事也(4)。但後世儒者之說與養生說各滯於一偏,是以不相為用。前日精一之論雖為原靜愛養精神而發,然而作聖之功實亦不外是矣。

4.      來書:「元神、元氣、元精必各有寄藏、發生之處,又有真陰之精、真陽之氣,云云。」

4.1       夫良知一也。以其妙用而言謂之神,以其流行而言謂之氣,以其凝聚而言謂之精。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!真陰之精即真陽之氣之母,真陽之氣即真陰之精之父。陰根陽,陽根陰,亦非有二也。苟吾良知之說明,則凡若此類,皆可以不言而喻。不然,則如來書所三關、七返、九還之屬,尚有無窮可疑者也。

 

無凡不養聖

無聖凡不順

聖凡如意

福慧雙修

 

參考:

(資料來源:三民書局傳習錄李生龍注釋)

1:

照心清靜明覺之心.

2:

陽明這段話的要點有二:一是做修養功夫不要刻意追求寧靜,要自然而然地達到理想境界。二是要有誠心.確立了誠心,則無論心動心靜都符合自然之道,即所謂「天地生物」的精神.這精神也就是中庸所謂的「至誠無息」.

3:

良知者,心之本體」的「本體」,指的是心的根本屬性.陽明認為良知是與生俱來,常存不滅,絕對永恆的,所以用「本體」一詞來命名它.

4:

「精」,原非有二事也:精微、專一,本來就不是兩碼事.(精微:精深微妙)